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,“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”“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”。近年來,為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,做足做活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文章,吉林省圖們市積極推動專業化社會化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,大力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企業,提升糧食綠色倉儲能力、機械裝備能力、節糧減損能力等,補齊糧食流通短板弱項,推動糧食產業在“量”的增長與“質”的飛躍上實現雙向突破。
10月中下旬,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種植的蠟質玉米相繼開鐮,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穿梭于廣袤的田野,玉米脫粒后被分裝至轉運車,并直接輸送到該服務中心的糧食風干倉內。玉米從收割至干燥全程不落地,產后損耗大幅減少,確保了糧食應收盡收、顆粒歸倉。
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位于涼水鎮東甸村,院子里9組糧食風干倉高高聳立,從地里運回的玉米顆粒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地裝入倉內,自然風從立體式網狀結構的倉體穿過,待玉米風干至安全儲藏水分后,銷往松原市的合作企業。“糧食風干倉可是‘晾糧神器’,能有效幫助農民解決‘地趴糧’問題。”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總經理楊建旺說,降水存儲是處理糧食的關鍵環節,若糧食受降雨、降雪影響,產后干燥不及時,容易發生霉變,增加糧食損耗,農民收益將大打折扣。企業計劃搭建12組糧食風干倉,單批次可風干糧食4000噸左右,助力農民減損增收。
楊建旺說,涼水鎮東甸村秋季風大、冬季不寒,為糧食風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。糧食在風干倉內降水后,無需人工翻倒,依靠自身重力便可依次向下流動,風干過程節能環保。他表示,相較于烘干糧,風干糧具有顯著優勢,不僅能避免熱損傷,而且霉變風險低、毒素含量低、破碎率低且容重更高,糧食品質實現等級躍升,市場價格具有明顯競爭優勢。
糧食風干只是節糧減損的序章,存儲環節的智慧升級則為守護糧食安全續寫了新的篇章。今年,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開展的“德鑫惠農糧儲中心建設項目”入選2025年度吉林省優質糧食工程項目,擬新建4個標準化糧食倉儲庫房,構建智能管理、智能安防等在線監測系統,以實現糧庫各環節的智能化、網絡化管理,做實糧食綠色倉儲,進一步增強對糧食的保障能力。“農民把糧食堆放在場院或者田間地頭,很容易造成蟲蛀、鼠咬、霉變,有了‘智慧’倉儲,能夠有效減少儲糧損失,延長糧食銷售窗口期,增強農民的議價能力。”楊建旺說。
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蠟質玉米的優質產區,也是眾多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、化工產品供應企業的生產原材料供應地之一。近年來,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搭建起企業與農民間的合作橋梁,通過“以銷定產”蠟質玉米訂單種植模式,讓更多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穩增收、得實惠。今年,涼水鎮東甸村種植大戶谷延龍與圖們市德鑫農業服務中心簽約種植20公頃蠟質玉米,他告訴記者,簽訂的合同里明確了保底價,從收割、晾曬到銷售完全不用操心,預計每公頃能比普通品種玉米多賺2000元左右,種植風險降低了,收入有提高,產后環節更是省心省力。
從訂單農業的“精準種植”,到產后服務的提質增效,再到收儲環節的智慧賦能,圖們市持續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、轉型升級,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,讓更多農民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,加快形成糧食興、產業旺、經濟強的良性循環,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(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鑫君)